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专栏

  •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重逻辑

    李洋;何生海;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成就及成功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深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体现在三重维度,即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引领现代化进程、展现实践超越性”。情感逻辑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间的情感共鸣,通过构建情感叙事,凝聚全社会的情感力量,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情感势能。价值逻辑展现了中国依托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为缓解现代性焦虑提供深厚的价值根基,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与价值底蕴。实践超越性逻辑突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特质,不仅为本国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也为全球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多样化路径,拓展了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2025年01期 v.45;No.387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八八战略”与共同富裕研究

  • “双碰头”背景下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发生逻辑与社会心理机制

    王财玉;郭瑷;崔凤军;

    旅游业口红效应具有规模大、频率高以及消费低的特点,它是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背景下一种既经济又充满乐趣的旅行方式,它让更多的人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更丰富的旅行体验和精神收获,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围绕旅游业口红效应发生的逻辑,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从本因与近因的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构建了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唤醒→启动→形成”三阶段理论模型。最后分析女性口红效应与旅游业口红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构建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发生逻辑与社会心理机制的整合模型。

    2025年01期 v.45;No.387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双碰头”背景下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发生逻辑与社会心理机制

    王财玉;郭瑷;崔凤军;

    旅游业口红效应具有规模大、频率高以及消费低的特点,它是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背景下一种既经济又充满乐趣的旅行方式,它让更多的人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更丰富的旅行体验和精神收获,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围绕旅游业口红效应发生的逻辑,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从本因与近因的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构建了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唤醒→启动→形成”三阶段理论模型。最后分析女性口红效应与旅游业口红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构建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发生逻辑与社会心理机制的整合模型。

    2025年01期 v.45;No.387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意义阐析、内涵厘定与路径探赜

    杨显东;郑嘉禹;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积极回应,也是完成新发展阶段历史任务的现实所需,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其科学内涵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追求的是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民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富裕、全体人民矢志奋斗的共建富裕和有序推进逐步实现的渐进富裕。在其实践路径上,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为抓手、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要点,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向新的伟大胜利不断迈进。

    2025年01期 v.45;No.387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意义阐析、内涵厘定与路径探赜

    杨显东;郑嘉禹;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积极回应,也是完成新发展阶段历史任务的现实所需,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其科学内涵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追求的是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民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富裕、全体人民矢志奋斗的共建富裕和有序推进逐步实现的渐进富裕。在其实践路径上,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为抓手、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要点,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向新的伟大胜利不断迈进。

    2025年01期 v.45;No.387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质生产力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优化策略

    李婷文;张建华;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与行业传统模式的碰撞,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研究者对新质生产力引导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索数字化转型对体育产业效率提升与竞争格局重塑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深度整合可显著提高体育赛事管理效率、激发体育消费新模式,并通过智能化体育器材研发推动运动健康产业升级。但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滞后、体育市场监管不完善及传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阻力不容忽视。为应对这一局面,本文构建了包含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导向、产业链合作优化的多元发展策略框架。特别是在政策引导层面,强调了政府在构建健全体育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如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研资金支持、优化税收激励机制等。在市场需求导向方面,突出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丰富体育消费内容,提升体育消费体验的重要性。而产业链合作优化则需聚焦于跨界整合与协同创新,构建起元素高度融合的生产力新格局,促使体育产业链升级为生态链。

    2025年01期 v.45;No.387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质生产力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优化策略

    李婷文;张建华;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与行业传统模式的碰撞,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研究者对新质生产力引导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索数字化转型对体育产业效率提升与竞争格局重塑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深度整合可显著提高体育赛事管理效率、激发体育消费新模式,并通过智能化体育器材研发推动运动健康产业升级。但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滞后、体育市场监管不完善及传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阻力不容忽视。为应对这一局面,本文构建了包含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导向、产业链合作优化的多元发展策略框架。特别是在政策引导层面,强调了政府在构建健全体育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如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研资金支持、优化税收激励机制等。在市场需求导向方面,突出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丰富体育消费内容,提升体育消费体验的重要性。而产业链合作优化则需聚焦于跨界整合与协同创新,构建起元素高度融合的生产力新格局,促使体育产业链升级为生态链。

    2025年01期 v.45;No.387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文章学研究

  • 论古代文章结构理论的空间性指涉

    王富鹏;

    文学作品一般被视为时间艺术,而古代的文章学家更习惯于将文章视为一种空间存在。陆机论文章结构“选义按部,考辞就班”,“部”即部位,“班”即班次,有明显的空间性。刘勰“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等论述也显示出文章结构的空间性。其后的文章学家除继续发挥刘勰的生命之喻和筑室裁衣之比外,还以器物、地理、方位、弈棋、行阵、绘画等作比论述文章的结构布局,多方面透露了文章结构的空间性指涉。古代文章的空间性存在转变为现代人观念中的时间艺术,应该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

    2025年01期 v.45;No.387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论古代文章结构理论的空间性指涉

    王富鹏;

    文学作品一般被视为时间艺术,而古代的文章学家更习惯于将文章视为一种空间存在。陆机论文章结构“选义按部,考辞就班”,“部”即部位,“班”即班次,有明显的空间性。刘勰“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等论述也显示出文章结构的空间性。其后的文章学家除继续发挥刘勰的生命之喻和筑室裁衣之比外,还以器物、地理、方位、弈棋、行阵、绘画等作比论述文章的结构布局,多方面透露了文章结构的空间性指涉。古代文章的空间性存在转变为现代人观念中的时间艺术,应该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

    2025年01期 v.45;No.387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明前期台阁寿序的文体实践与生命话语

    许云瀚;

    明初社会经济逐渐发展,长寿现象逐渐增多,台阁寿序也逐渐繁荣。台阁寿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族谱序和行状的特点。寿序将个人叙事寓于家族叙事,在为人物纪传的同时侧重作者个人观点的表达。台阁寿序反映出台阁作家的生命观和现世精神,他们认为长寿既需要自然的生存状态,也需要功名利禄作物质支持。台阁寿序重视生命阶段的划分,尤其重视“致仕”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写作对象来看,寿序承担着台阁交际的功能。台阁作家经常为同朝官僚、致仕官员、地方处士创作寿序,由此展示出台阁与六部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互动关系。

    2025年01期 v.45;No.387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明前期台阁寿序的文体实践与生命话语

    许云瀚;

    明初社会经济逐渐发展,长寿现象逐渐增多,台阁寿序也逐渐繁荣。台阁寿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族谱序和行状的特点。寿序将个人叙事寓于家族叙事,在为人物纪传的同时侧重作者个人观点的表达。台阁寿序反映出台阁作家的生命观和现世精神,他们认为长寿既需要自然的生存状态,也需要功名利禄作物质支持。台阁寿序重视生命阶段的划分,尤其重视“致仕”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写作对象来看,寿序承担着台阁交际的功能。台阁作家经常为同朝官僚、致仕官员、地方处士创作寿序,由此展示出台阁与六部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互动关系。

    2025年01期 v.45;No.387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情境中的文本:宋濂入明后的墓碑文写作

    黄传星;

    写作情境是影响作家创作的直接因素,据此将宋濂入明之后创作的墓碑文划分为应制、应酬和应情三种类型。应制之作是宋濂的职责所在,他顺从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明显的政治目的,风格中正典雅;应酬之作数量众多,但宋濂不阿谀苟且,坚守了通经致用的文学思想;应情之作的写作对象是比较亲密的朋友,多写于致仕之后,心态相对轻松,往往会抒发个人情感,但在墓主地位较高的墓碑文中相对比较克制,在为入明之前的好友写作的墓碑文中则会大量地回忆往事,寄托感慨与哀思。分析宋濂入明后的墓碑文作品,有助于考察宋濂心态的变化,也启发我们要把作家生平、思想、心态、所处时代等切实地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探究文本写作背后复杂的运行机制。

    2025年01期 v.45;No.387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文明互鉴与经典重释

  • 《竹书纪年》越王名号校读一则

    朱译潇;

    《竹书纪年》载越王名“鹿郢”,与见载于金文及其他文献的同人诸名号异写比勘,语音有未安处。既往学者大抵以形讹解释。结合古越语人名例、上古音及通假和文字讹混现象的既有成果,证明“鹿”当为两晋之交文本流转之际产生的讹字,《纪年》原文当作“庶”。

    2025年01期 v.45;No.387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竹书纪年》越王名号校读一则

    朱译潇;

    《竹书纪年》载越王名“鹿郢”,与见载于金文及其他文献的同人诸名号异写比勘,语音有未安处。既往学者大抵以形讹解释。结合古越语人名例、上古音及通假和文字讹混现象的既有成果,证明“鹿”当为两晋之交文本流转之际产生的讹字,《纪年》原文当作“庶”。

    2025年01期 v.45;No.387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明王”之境:论“立乎不测”的内涵及意义

    丁雨秋;

    “立乎不测”语出《庄子·应帝王》阳子居见老聃的寓言,是理解“明王之治”的关键,同时关乎对季咸相壶子寓言的解释。目前关于“立乎不测”含义的两种说法与庄子的生命观、至人形象、圣人之治以及文本语义等不符。由老聃对“明王之治”的描述以及季咸相壶子寓言中列子最终的状态可知,“立乎不测”当指作为帝王不要去测度他人,应当任由事物按照自身的本性发展。这是实现明王之治的重要环节,庄子以列子的悟道过程为契机为人间帝王指出了通向“明王”境界的路径。

    2025年01期 v.45;No.387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明王”之境:论“立乎不测”的内涵及意义

    丁雨秋;

    “立乎不测”语出《庄子·应帝王》阳子居见老聃的寓言,是理解“明王之治”的关键,同时关乎对季咸相壶子寓言的解释。目前关于“立乎不测”含义的两种说法与庄子的生命观、至人形象、圣人之治以及文本语义等不符。由老聃对“明王之治”的描述以及季咸相壶子寓言中列子最终的状态可知,“立乎不测”当指作为帝王不要去测度他人,应当任由事物按照自身的本性发展。这是实现明王之治的重要环节,庄子以列子的悟道过程为契机为人间帝王指出了通向“明王”境界的路径。

    2025年01期 v.45;No.387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越文化研究

  • 论绍兴法政学堂之创建及其影响

    姜增;徐仲建;

    明清以来,绍兴地区师爷文化盛行。清末民初,此项文化资源为绍兴士绅所利用,借以为绍兴地区创建法政学堂而张本。其中最为关键的绍兴士绅为陶浚宣,绍兴法政学堂的创建和运行离不开他的不懈奔走努力。比照绍兴法政学堂创建、《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折》与浙江私立法政学校创建的时间线,可以发现绍兴法政学堂开办在前,它是在部章变通之前私立学堂专习法政的典型个案,为部章的变通打开了政策缺口,并且为浙江私立法政学校的开办提供了参照。它虽然不是近代第一所名正言顺的私立法校,但却影响了部章的变通与第一所名正言顺私立法校的创建,是近代私立法校创建中的先行者。

    2025年01期 v.45;No.387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绍兴法政学堂之创建及其影响

    姜增;徐仲建;

    明清以来,绍兴地区师爷文化盛行。清末民初,此项文化资源为绍兴士绅所利用,借以为绍兴地区创建法政学堂而张本。其中最为关键的绍兴士绅为陶浚宣,绍兴法政学堂的创建和运行离不开他的不懈奔走努力。比照绍兴法政学堂创建、《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折》与浙江私立法政学校创建的时间线,可以发现绍兴法政学堂开办在前,它是在部章变通之前私立学堂专习法政的典型个案,为部章的变通打开了政策缺口,并且为浙江私立法政学校的开办提供了参照。它虽然不是近代第一所名正言顺的私立法校,但却影响了部章的变通与第一所名正言顺私立法校的创建,是近代私立法校创建中的先行者。

    2025年01期 v.45;No.387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浙东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境遇与路径审视

    杨晓辉;

    浙东运河是我国大运河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现阶段浙东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的现实境遇主要表现为一体化顶层规划设计及保护传承利用机制有待完善、独特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与宣传有待加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在此,借鉴国内成功经验,运用线性文化遗产理念提出浙东运河的一体化管理、编制浙东运河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数字赋能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等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

    2025年01期 v.45;No.387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浙东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境遇与路径审视

    杨晓辉;

    浙东运河是我国大运河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现阶段浙东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的现实境遇主要表现为一体化顶层规划设计及保护传承利用机制有待完善、独特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与宣传有待加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在此,借鉴国内成功经验,运用线性文化遗产理念提出浙东运河的一体化管理、编制浙东运河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数字赋能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等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

    2025年01期 v.45;No.387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1世纪中国儿童图画书兴起研究

    王黎君;马丹芳;

    中国儿童图画书在21世纪进入了相对兴盛的阶段,无论是理论倡导、观念普及、阅读推广还是文本出版等各方面都有了高质量的推进,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儿童图画书创作理念的作者、编辑和具有鉴赏力的读者群。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多重因素,其中最不能忽视的是境外儿童图画书创作和理论的引进以及本土儿童图画书研究者的推动。

    2025年01期 v.45;No.387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1世纪中国儿童图画书兴起研究

    王黎君;马丹芳;

    中国儿童图画书在21世纪进入了相对兴盛的阶段,无论是理论倡导、观念普及、阅读推广还是文本出版等各方面都有了高质量的推进,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儿童图画书创作理念的作者、编辑和具有鉴赏力的读者群。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多重因素,其中最不能忽视的是境外儿童图画书创作和理论的引进以及本土儿童图画书研究者的推动。

    2025年01期 v.45;No.387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社会转型期劳动与知识再结合的危机——以电影《牧马人》为例

    袁剑;

    电影《牧马人》的拍摄和上映正值农村从集体生产向小农户生产过渡的转型期,电影对两种生产方式的表现是和谐并置、互相渗透,均给予赞美,但也回避了社会现实中两者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构建新文化的努力,让农民对技术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电影主人公、知识分子许灵均抱着革命理想主义的信念回到牧场的小学课堂。然而,集体经济的逐渐萎缩、退出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弱化了对旧的劳动与知识结合形式的支撑,在新的劳动与知识再结合的形式尚未生成的历史时期,许灵均的理想是悬置的。

    2025年01期 v.45;No.387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社会转型期劳动与知识再结合的危机——以电影《牧马人》为例

    袁剑;

    电影《牧马人》的拍摄和上映正值农村从集体生产向小农户生产过渡的转型期,电影对两种生产方式的表现是和谐并置、互相渗透,均给予赞美,但也回避了社会现实中两者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构建新文化的努力,让农民对技术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电影主人公、知识分子许灵均抱着革命理想主义的信念回到牧场的小学课堂。然而,集体经济的逐渐萎缩、退出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弱化了对旧的劳动与知识结合形式的支撑,在新的劳动与知识再结合的形式尚未生成的历史时期,许灵均的理想是悬置的。

    2025年01期 v.45;No.387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人文社会科学方向

    <正>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4.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问题研究5.构建更有效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国际传播体系研究6.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研究7.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研究8.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创新研究9.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新质生产力研究

    2025年01期 v.45;No.38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人文社会科学方向

    <正>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4.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问题研究5.构建更有效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国际传播体系研究6.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研究7.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研究8.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创新研究9.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新质生产力研究

    2025年01期 v.45;No.38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教育科学方向 自然科学方向

    <正>1.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3.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研究5.弘扬教育家精神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本土教育家成长的文化密码及教育家精神传承研究

    2025年01期 v.45;No.387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教育科学方向 自然科学方向

    <正>1.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3.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研究5.弘扬教育家精神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本土教育家成长的文化密码及教育家精神传承研究

    2025年01期 v.45;No.387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