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纪念“枫桥经验”60周年专题

  •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反思

    周中之;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风险社会的挑战,要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人民至上理念引领新时代社会基层治理。要以“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完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以自治为基础,夯实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根基;以法律为准绳,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以道德为引领,加强刚柔并重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构建。要通过数字技术支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效化和精细化。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

    2023年09期 v.43;No.371 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余钊飞;劳逸波;

    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是团章程所规定的法定职能,这要求共青团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彰显政治本色、打造党群枢纽并提供社会服务。新时代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借鉴公共治理理论及政府失灵理论,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内涵。以基层协同治理场域为分析框架,从宏观政治、社会因素,中观协同治理和资源交流过程以及微观内生动力和外延动员机制三个维度进行案例考察,可以发现基层团组织不断促进自身角色转变和组织转型的主动作为。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在组织建设、资源整合和文化引领上进一步拓展参与路径。

    2023年09期 v.43;No.371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网上枫桥经验”与基层善治共同体的构建

    裘斌;

    迈入网络时代,如何协同网上治理和网下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网上枫桥经验”在备受理论界关注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与创新,成为加强网上治理乃至构建基层善治共同体的重要经验。不管是综合一体化治理的拓展,还是在线纠纷化解系统的创新,抑或是“一次不用跑”的探索,都表明实践是创新和发展“网上枫桥经验”的不竭源泉。新形势下基层善治共同体的构建与“网上枫桥经验”的拓展,需要我们将党建引领的政治方向与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枫桥经验”的原则精神与思路创新、基层治理的组织化与资源支撑的多元化有机统一起来。

    2023年09期 v.43;No.371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网上枫桥经验”的内涵与行动逻辑

    程隽;章越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带来数字化红利的同时,也相应地滋生了治理新困境。对此,“网上枫桥经验”的提出成为问题的题中之义。通过对“网上枫桥经验”相关研究文献与实践探索的分析,以及与“枫桥经验”相比照,发现“网上枫桥经验”的内涵存在着变与不变之处。其中,“网上枫桥经验”的不变在于根本保证和价值取向上,变在于工具、重心、场域和职能上。“网上枫桥经验”治理的行动逻辑应从运行规则、手段和保障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规范。

    2023年09期 v.43;No.371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越文化研究

  • 《越绝书》疑难字词考释

    王路宁;

    《越绝书》作为辑录吴越相关历史风貌、地理的重要地志,是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重要的参考材料。然前人注本之疏漏、争议颇多。通过辨别《越绝书》七例文句中的“将”“甫”“心中目施”“罢”“辩见”“自与”“孔主”等方音词、俗字、截割词、惯用语等,纠正了前人的误释:“将”乃“将为乱”的截割词,强调“打算谋逆”;“甫”或属方音词,同“乎”;“心中目施”当为“心中,日施”之讹,意即“心宿位于南方的正中,日落时分”;“某人罢某处”为两汉魏晋时期常见句式,“句践罢吴”的“罢”应理解为“从某处主动离开”;“辩见”不当释为“明睹”或“多见闻”,应理解为“高明的见解”;“自与”的“与”通“余”,“自余(与)”为两汉惯用语,意即“其他的”;“孔主”之“孔”与“嘉”义近相通,“孔主”意即“嘉主”,是对“君主”的美称。

    2023年09期 v.43;No.37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陆宰、陆游父子与诸晁交游考论

    刘雨薇;

    陆游官蜀地时,曾获晁公武赠屋。此事虽未成真,却透露出陆、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陆、晁二氏原有通家之谊,陆游诗文笔记中多记载先辈与诸晁之交游,尤以其父陆宰为多。晁氏素有文学世家之盛名,陆游对往事的记载表达了对从晁氏先辈名士游之向往,又在与诸晁的交往中加深了两家族间的关系。此种由亲缘关系扩展而来的交谊往往真切厚重又绵延久远,即使双方交游并不频繁,也能够建立起亲密和信任的关系。这也构成了中国士人交游的特征之一。

    2023年09期 v.43;No.371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哲学与政治

  •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现代化路径

    葛天博;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的时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指明了系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现代化的五个维度:坚持党的全过程领导深化政治认同,坚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富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克减风险溢出。上述五个方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观,彰显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主张与实践自主的自我革命精神。

    2023年09期 v.43;No.371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论《哥本哈根》的不可解决性与海森堡“摇摆”背后的哲理命题

    杨来来;

    英国剧作家迈克·弗莱恩根据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哥本哈根》是一部内蕴丰富的戏剧作品。作者通过剧中三位亡灵之间的多次对话展开追述,试图解开二战史、科学史上的“海森堡之谜”,构建出一个充满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的文本。整个文本呈现出层级结构:文本表层是《哥本哈根》的不可解决性,文本中心展示的是海森堡的“摇摆”状态,文本深层隐藏的是剧中人对“苦难之后”命题的深入思考。《哥本哈根》旨在通过揭示处于矛盾中心的海森堡在面对命运选择时表现出的两难处境,呈现出矛盾的不可解决性,从而引领读者对“苦难之后”这一人生命题展开理性思考和哲学反思。

    2023年09期 v.43;No.371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文学与艺术

  • 方苞暨桐城派“抑柳为甚”论平议

    黄文浩;付琼;

    方苞的柳文批评,外厉而内温。其外厉的一面引发了桐城派内部的强烈反拨,其内温的一面为桐城派内部的柳文批评转向导夫先路。方苞之后,桐城派的柳文批评由抑柳向尊柳发展,出现了刘大櫆、林纾、吴汝伦、吴闿生等尊柳批评家。清人有“方苞抑柳为甚”的判断,其实方苞并没有到否定韩柳并称的严重程度,他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称许,对柳宗元文学成就的知重,即使在明清时期的柳文批评家中也屈指可数。后来“方苞抑柳为甚”论泛化为“桐城派抑柳为甚”论,与实际情况更不相符。

    2023年09期 v.43;No.371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许元仲”还是“许仲元”——《三异笔谈》作者考述

    曹诣珍;

    作为清代“拟阅微小说”的先期之作,《三异笔谈》在古代笔记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其作者姓名究竟是“许元仲”,还是“许仲元”,清末民初已开始混淆。当代虽有学者加以辨析,却未能形成定论,相关讹误依旧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延续不断之势。通过梳理《三异笔谈》的存世版本,寻绎他书文献中的各种线索,以及检阅书中的具体行文,可判定作者姓名当为“许元仲”,而绝非“许仲元”。“许仲元”之误,民国初年上海进步书局编印的《笔记小说大观》本虽非始作俑者,却当负有主要责任。

    2023年09期 v.43;No.371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鲁迅文学奖:文学评奖架构上的新坐标

    范国英;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框架下的全国性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在当代文学场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评奖历程中具有坐标意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评价机制,鲁迅文学奖对新时期的文学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也为当代作家的身份建构和社会认同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其评奖标准、评奖机制和评奖策略也会受到该奖项在时代语境和文学场域中之地位的规约和限制。考察鲁迅文学奖对新时期文学环境营造和当代作家身份建构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文学评奖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2023年09期 v.43;No.371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历史与文化

  • 历史语境及其变迁——《法华经》英译两百年

    马杰森;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着近两百年的英译史。以历史语境为切入点和主线,从历时性视阈分别考察《法华经》英译肇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的阶段特征,分析《法华经》英译嬗变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因素,可以发现《法华经》的英译活动与殖民主义的兴衰和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兴衰密切相关。在中华文化复兴之际,《法华经》的译介嬗变或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2023年09期 v.43;No.371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形象考辨

    齐然;姚志薇;牟锐;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开凿的大窟,此窟壁画题材风格多样,艺术水准极高。此窟供养人形象是反映北朝服饰特征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北壁世俗供养人,从其袴褶装和姓氏分析,应为鲜卑化的汉族武官。此窟集中出现较多的武人、神将形象和战争题材壁画,反映了北魏末期武人阶层的崛起,推测应是西魏时敦煌统治者元荣率领瓜州武官营建,属于巩固边防军事的地方治理策略。

    2023年09期 v.43;No.371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经济与管理

  • 高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尹启华;金莲娣;杨依婷;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的转型期,我国过去高度依赖高能耗和高投资才能存续的产业,必须进行优化调整才能适应新阶段的发展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的培育是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尖端技术突破为基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整体带动和创新引领功能。突破产业平台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不足的关键在于培育创新型技术人才和提供优质的政策环境,从要素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提升产业平台对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促进产业平台加速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同时,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绩效考核助力产业平台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产业平台融资渠道和健全产业配套体系。本文的研究试图为推进我国高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2023年09期 v.43;No.371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发展诉求的浙江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路径研究

    王铮铮;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具有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面对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现实需求,通过对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文创产品成功案例的剖析,提炼出五种文创产品创新路径,分别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创新、协同创新及国际化创新,为相关企业加快推动文创产品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借鉴,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2023年09期 v.43;No.371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简讯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特色栏目奖”两项荣誉

    <正>2023年9月23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九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在三峡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也是研究会成立35周年的庆祝大会。会上,经国家教育部社科司批准、由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实施的“第七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结果揭晓,《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越文化研究”栏目荣获“特色栏目奖”。颁奖仪式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李子华教授代表获得“优秀期刊”称号的单位作了发言。

    2023年09期 v.43;No.371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本期代表作者介绍 周中之

    <正>周中之,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副会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国首届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理论课教师等称号。

    2023年09期 v.43;No.371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