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

  • 《理水》怪诞书写的“木刻感”——论鲁迅对珂勒惠支木刻艺术的审美选择

    张建芳;周怡佳;

    在“文章为美术之一”的文艺观指导下,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创作过程中受到珂勒惠支木刻艺术怪诞风格的影响。在鲁迅的图像认知艺术观的生成途中,“语—图”处于关联阶段,图像媒介与文字媒介的交互行为表现为怪诞书写的“木刻感”,此种美学指向在《理水》中有集中且突出的表现。内生的怪诞审美贯穿于《理水》的人物形象、场域、情节、体裁的艺术建构中。《理水》文本暗含鲁迅因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形成的“负重者”人格,是对其“肩住黑暗的闸门”之精神形象的隐喻,沉郁苦闷的艺术特质对应着此一时期鲁迅思想观念与艺术观念矛盾变化的内在统一。

    2024年07期 v.44;No.38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陆燕生《故事新编》插画的发展历程与美学演进——以《奔月》插画为中心的考察

    刘德胜;

    作为鲁迅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陆燕生,将他对鲁迅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融入了跨越26年的心血之作——《故事新编》插画中。其《故事新编》插画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单幅插画阶段,通过内容并置和形式匹配的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了《奔月》的图像转译;二是1980年代中后期的连续插画阶段,通过单一性构图方式对《起死》《出关》《奔月》等文章进行场景分解,为下一阶段插画创作作了图式准备;三是21世纪初的整体插画阶段,采取“一节一图”策略和情节堆叠方式,将鲁迅作品插画创作推向新高度。从陆燕生三个阶段插画创作可以看出美术家主体的发展衍化,包括自我延续、自我修正、自我调整和自我回归。

    2024年07期 v.44;No.381 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百喻经》与鲁迅写作的对话关系

    李丽冬;

    在鲁迅辑校过的古籍中,《百喻经》是唯一的佛经典籍,有着特别的分量。《百喻经》由寓言故事和佛理两部分构成,1926年王品青和鲁迅共同辑校完成并恢复原名《痴华鬘》,此版本“独留寓言其中”,更突出了故事性和寓言性。周作人追忆说,鲁迅读佛经重在读文章,《百喻经》有其特别的结构布局和写法。以《百喻经》与鲁迅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对读,可以发现二者在“帮闲”的寓言式书写、“奔逐”的小说笔法与国民性批判等方面的互文关系。

    2024年07期 v.44;No.381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越文化研究·王阳明研究

  • 从阳明心学理路透视儒家关系伦理

    殷筱;农卫敢;

    儒家关系伦理一直面临着“孔子困难”的挑战,即其关系伦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普遍维度,致使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关系伦理。从阳明“致知格物”的心学资源中,或许可以找到破解儒家关系伦理“孔子困难”的路径。“良知”是自我和他人道德关系的基点,道德主体在澄明本有“良知”之后,以“格物”对关系世界中尚未澄明“良知”的他人进行解蔽,进而促成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至善”。

    2024年07期 v.44;No.38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方以智对王阳明“三间喻”的重构

    吴卿;

    借由重构王阳明的“三间喻”,方以智扭转了王阳明以“圣学之全”由上而下贯彻释、道的模式。他通过主张“小道”即“大道”之全、“小道”即“大道”之用,从事用层面肯定了儒、释、道门户之别的合理性,由此消除了“小道”和“大道”之间的紧张对立,维护了阳明心学“体用一源”对主客分裂的消解作用。通过主张百家即大全的相通,以“尊孔”为前提的诸家互用,方以智试图在事用层面矫正儒家的支离和释、道的不足,重新诠释王阳明“三教道儒”的合理性,由此为明末“实学”和“虚学”的对立提供解决方法,展现了他的儒家情怀和作为阳明后学的学术担当。

    2024年07期 v.44;No.381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格物以致其良知——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致思理路

    郭羽楠;

    王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始终伴随着对朱熹格物之法的质疑与回应。与朱熹讲求“即物穷理”不同,阳明格物论所观照的是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意志,提倡在心上做工夫的新进路。这重塑了格物论的基础,激起了对程朱理学的全面反思。阳明新诠“格物”的重心,以“致良知”的提出为界线,经历了由“诚意”到“致良知”的转移。不过,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关联,致知、诚意、格物被相互贯通。阳明格物论的建构和变化体现出阳明学的宗旨与形成过程。

    2024年07期 v.44;No.381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阳明记体文的教育功能

    周丹烁;

    阳明理论具有实践性品格,他所作的一系列记体文,注重对孔孟宗旨的阐发和对世道人心的补正,意欲教化民众、士子和官员,有着敦风化俗、风励士习和学为圣贤三方面的教育功能。记体文写作贯串阳明整个仕途历程和心学形成过程,体现出阳明的人格形象,包含心学的诸多义蕴,也留有阳明事功之痕。

    2024年07期 v.44;No.381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历史研究

  • 论陈代初年对三吴的稳定——以吴姓士族为中心

    李浩搏;

    陈代建国初期,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均对陈政权态度疏离,但吴姓士族与陈廷关系更具对抗性成分。侯景之乱后,以吴兴沈氏为代表的吴姓士族仍具备乡里号召力,有着招聚流民进行叛乱的可能,陈廷亦更为重视与吴姓士族关系的处理。为取得吴姓士族的合法性认同并稳定三吴,陈廷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均采取应对措施。政治方面,陈廷拓展疆域以获取粮食等资源供给三吴,解决吴姓士族的生存危机,塑造其对政权的认同;军事方面,陈廷以陈蒨镇于会稽,控制苕溪以切断天目山与会稽之间的通道,瓦解了潜在的安吉—武康防线,将叛乱防患于未然。

    2024年07期 v.44;No.381 61-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明遗民黄景昉“旦气之学”解读

    张小琴;罗晓荣;

    明遗民黄景昉从隆武朝致仕后,拒不仕清,隐居泉州故宅,以著述为业。其在《屏居十二课》中所倡导的“旦气之学”,注重节律操守,倡导清心寡念,勤俭节约,以培养浩然之气相砥砺;以清晨空气清新怡人、新鲜别致的特点,寓意人们立志宜早,积极追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清晨之朝气,也是昼夜交替的时间节点,黄景昉以此寓意实现理想志气应具有焚膏继晷、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旦气之学”的深刻内涵与遗民文人坚守节操、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相呼应。黄景昉文如其人,其文章著述即是其人格品行的体现,其高尚的遗民品质为后代知识分子培养高洁的人格精神提供了典范。

    2024年07期 v.44;No.381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律研究

  • 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冲突及其解决——以实现宅基地“三权分置”目标为切入点

    严照良;

    在“三权分置”目标下,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实现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动态”式流转,以充分释放宅基地财产权利属性。受限于“静态”式保障功能目标,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会因农村房屋的买卖、继承、赠与、租赁、抵押或其他经营行为而发生权利冲突。解决该等冲突的关键在于“宅基地资格权”的创设。宅基地资格权因宅基地资格权人身份改变,或因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流转、退还等发生变化。可在宅基地初始分配保障农民居住利益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突破宅基地使用权身份限制并设定宅基地使用期限,以实现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有序流转。

    2024年07期 v.44;No.381 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繁简分流背景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研究

    马成龙;林致仰;

    繁简分流背景下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简易程序适用呈现两极分化、发展不明朗等问题,未能发挥其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的功能。原因在于识别“繁”“简”案件的标准模糊导致无法进行程序分流;制度规则供给不足;法官与当事人认同度低致使简易程序适用遇冷等。需要在立案与审判阶段提出“繁”“简”案件动态识别标准与方法;继续优化简易程序制度规则;从法官与当事人视角出发完善制度配套机制,增强法官适用简易程序的认同感,提高当事人适用简易程序的认可度;发挥简易程序典型案件示范诉讼的作用。

    2024年07期 v.44;No.381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 话本小说改写的伦理学框架——以《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文本伦理的多维重构为例

    王一雯;

    关注话本小说改写现象中传统叙事分析视野之外的文本伦理框架变化,建立故事重构与伦理框架的理论关联性,并阐释其文化成因。《古今小说》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中,冯梦龙通过对两宋故事改写,糅合并重构西南历史,改造了文本的时间伦理。作为前文本的民间文本之伦理框架,叠加并呈现为人与动物、两性及三教伦理的冲突、对峙与等级化。同时,故事受到史传、志怪笔记等传统叙事作品中夷夏关系书写范式的影响。其中,景观及器物的伦理意义、因果结构的缺失与否等微观伦理框架与晚明现实社会文化变迁关联,反映了明人“夷夏”伦理认知共识。

    2024年07期 v.44;No.381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国演义》毛评对李评的互文手法

    黎昇鑫;

    《三国演义》李评对毛评的论点阐发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毛评在吸纳李评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观点批驳。从互文性理论来看,两评之间存在典型的互文性关系。作为后文本的毛评,对其前辈评本的互文手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复制与挪用;二是改写与拓展;三是对话与反驳。正是在这些互文手法的运用下,毛评或正或反地从李评身上汲取了充足的评点养分,从而熔铸自身的血肉,推动了《三国演义》的经典化进程。总之,李评为毛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评点范例,而毛评则在继承、发展与批驳李评的同时,又间接对李评进行了阐释与解读。

    2024年07期 v.44;No.381 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纪念陆游诞辰900周年专刊征稿启事

    <正>尊敬的学术同仁、专家学者:2025年,我们将迎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诞辰9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为纪念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篇章的文豪,深入挖掘其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此面向国内外学者发起“纪念陆游诞辰900周年”专题学术论文征集活动。本次征稿由中国陆游研究会和《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共同发起,旨在集合学术智慧,以多维度、跨学科视角重新审视陆游及其作品,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探索其文学贡献与时代意义的新解读。

    2024年07期 v.44;No.38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网上投稿须知

    <正>本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的国家标准,现将具体编排规范及投稿事项通告如下:1.本刊采用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sxwl.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后上传word格式稿件。2.来稿请按“篇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所在省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写作,其中篇名、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五项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2024年07期 v.44;No.381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